無線核相儀農電體制改革:當前農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思路(咨詢電話021-56479693)
(咨詢電話021-56479693)021-56480482 021-56412027
從1999年開始實施兩改一同價至今,我國的農電體制改革已經走過了五年。在這過去的五年里農村的用電形勢已經取得了徹底的改善三亂(亂加價、亂收費、亂攤派,三電(權力電、關系電、人情電)現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舊體制下形成的管理'>農電管理中特有的一亂(用電秩序亂)、二差(設備狀況差、電工素質差)、三難(設備維修難、群眾用電難、電費回收難)局面也得到了有效的扭轉。然而由于許多地方沒有嚴格按照國務院國發[1999]2號文件中的精神來落實體制改革,使得在今后的管理'>農電管理中出現了很多新的矛盾焦點與問題。根據筆者在網上的調查以及眾多的網友留言,結合自己在基層工作中遇到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在現今的農村用電管理中,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電力系統還帶有深深的計劃經濟色彩,農電、供電二元體制壁壘森嚴。當今社會連戶口都能打破,然而在管理'>農電管理的體制中,由于用工制度的不同導致人員不能流動。既是在系統垂直管理的今天,各級電力公司仍把管理'>農電管理視為一個包袱,談何留住人心!正如一位網友在我的個人網站《農電之窗》上的留言:我也是一名農電工(過去是),92年加入農電事業,過去我對農電有熱情和激情,城鄉同網同價后,我對它失去了希望,我不是被淘汰的,是我自己覺得現在的農電已失去了本質。以前三為服務才是真正意義農電,現在它是四不象,現在的農電工就是收電費,在感覺上自己是供電工人,在農村是名副其實的電老虎,在供電人的眼里他就是農電工,他不是正牌的電老虎,狐假虎威。
二是同工不能同酬。農電工的工資少,壓力大,具體工作多,所做的工作比其他人多幾倍,但工資、獎金收入卻只有區區的3~5百元。與供電公司的員工拿得少著千元、多著數千元的月工資相比,簡直就是新舊社會兩重天。相同的工作環境,不同的工資、福利待遇,農電工自己覺得干得沒意思,自己像個沒娘養的。這樣的現實又怎能讓農電工們不寒心。
三是二次分配的問題。農電工的工資通常都是由供電所統一從公司領回后,再行二次分配。農電工每天從事的是供電公司的員工都不愿意干的臟、累、差的工作,無論是陰晴雨雪都得去做,哪一點做的不好,那么該月為數不多的工資和獎金就會被扣的七零八落,所剩無幾。而這被扣下的部分,就變成了供電所所長肆意支配的小金庫,常此下去又怎能讓農電工們安心本職工作,服務農村經濟建設。
四是資產管理界限不明,設施維護更新問題難煞基層管理者。由于許多地方在電力體制改革之初,沒有按文件要求辦理資產移交手續,導致供電管理部門對該部分資產沒有辦法提折舊和維護費用,其結果是農村的配電臺區、房屋出現大的維修和投入時,縣供電部門以該部分資產沒有辦理移交手續,不予維修,村委會以供電部門將維管費收走,不應有村委會負擔,從而導致臺區管理日趨下降。
五是政策性歧視問題。農網一期改造工程結束已有三年左右的時間,由于當初的設計或資金問題,使得農網改造中出現了很多低級錯誤,導致現在很多設施或線路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的農村用電發展需要。當需要更新或新增配變的投入、線路的改建或架設時,資金的投入就成了扯皮的事情,形成了村委會和供電公司兩不管的局面。其實農村供電和城市供電沒有實質性的區別,農村供電發展滯后于城市的關鍵環節是電網的建設的投資渠道不同,城市的公用電網建設都是政府行為,然而到了農村就成了集體集資行為。
六是農網改造之后,居民的產權分界點究竟應該怎樣定。每個居民用戶都向供電部門交納了250元的電網改造費用,供電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具體地施工改造任務。工程竣工后供電部門對該部分資產卻不予以接管,結果形成供電部門管理,出了問題卻要居民自己負擔的不合理現象。
七是小區供電加價行為無人監管。由于改革之后的縣級電力公司失去了行政管理職能,使得在同網同價的今天,小區居民的到戶電價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不僅使得電力三為服務在農村、在百姓的眼里、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的日益淡化,同時也將會嚴重影響農村電力改革的進程。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目標是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機制,建立統一的競爭性國內的電力市場,廠網分開為打破電力行業的壟斷經營邁出了**步。要從根本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加強農電體制的改革力度。
一是要改變當前供、售合一的管理模式,將當前的低壓配電管理、營銷從供電公司分離出去。10KV中壓及以上仍實行現有的供電系統管理模式,供電公司(屬系統管理)收費到臺區;0.4KV及以下的配電系統實施多元化的營銷管理管理模式,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市場的準入制度,允許有條件的集體或個人涉足0.4KV的配電營銷經營,收費到戶。
二是組建縣級電力監管機構。負責對供、售電的經營監督管理(經營許可證的審查發放、**用電監察,電價檢查,經營單位的違章經營處罰等)。將從縣供電公司分離出來的那部分業務交由縣農電公司(屬地方管理)經營,并允許其他集體、單位或個人自主經營該項業務。通過以縣級農電公司為主,其他經營渠道為輔的營銷管理模式,用市場這支無形的手來實行優勝劣汰,打破電力行業在售電方面的壟斷地位。
三是要實行基于電力供求關系的電價體系,從制度上保證公平、公正、公開競爭,積極鼓勵低壓配電管理營銷的競爭性和行業投資的多元化,加速資產非國有化進程,實現商業化方式運作。
四是要徹底實現電力企業的現代企業化運營管理,健全行業管理章程,改革用工制度,落實同工同酬,實現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充分調動基層農電工的積極性和工作潛力。這樣不僅可以為農村的電力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氛圍,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為廣大電力客戶提供一個寬松的用電環境。
五是增強電力體制改革的透明度,實行客戶友好型服務原則,讓每個用電客戶享有用電的選擇權、電價信息知情權、電力改革發言權。
如果一個國家的農村用電管理水平遠遠滯后于它的城市用電管理水平,那么至少可以說明它的電力行業的發展水平是不健康的。從另一個方面來講,農村電力水平的發展滯后,說到底又是經濟實力不足的具體表現。因此針對當前我國的農村現狀來看,農電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僅靠國家統一實施的農網改造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只有加大農電體制的改革力度,放開電力銷售市場,在售電環節實現誰投資、誰經營的多元化電力營銷,才是農村電力體制改革的根本出路。